/uploads/allimg/190509/1-1Z5091PA20-L.jpg
 /uploads/190509/1-1Z509160133c9.jpg
 /uploads/181107/1-1Q10G4450a57.jpg

师恩铭记 师德永存——缅怀太虚拳宗师伍德文

Time:2019-04-12 Author:admin
 

近期,太虚拳会三大盛事———广东省武协武当太虚拳专业委员会获政府部门批准成立;太虚拳宗师伍德文纪念馆揭幕;广州市武协太虚拳会成立二十四周年志庆。为此我感慨万千,“饮其流者怀根源,学其成时念吾师。”太虚拳会有今天的成就;太虚拳能够惠及弟子、惠及大众,伍德文宗师的功德无量。回忆起我跟随恩师伍伯(伍德文的尊称)学艺的日子,点点滴滴,历历在目。

 

一、师徒结缘

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,中国政治运动频繁,如国学、国术等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沉睡,受冲击或遭冷遇。我时年十五岁,正值少年,精力旺盛,喜欢体育运动并进入了广州体校,修研足球一科,追求强身健体当运动员的梦想。当年我家住在广州大东门东濠涌边马草下街,我四姐虽然已经出嫁,并生有两个儿子,但还是住在我家中,姐夫伍树棠是伍德文次子,有时我看见姐夫在家中动几下手法、扎马、压腿,练习一种功夫。其时,伍伯常来马草下街我的家中探望两个孙子的成长,偶然也指导一下伍树棠的练功。有一天,伍伯看见我踢完足球回家,不知疲倦, 还不时摆弄踢足球动作,就对我说:“现在有很多的人都跟我学功夫,你是我的亲戚,不如跟我学习功夫吧,日后必有用处。”我不加思索地问了一句:“这种功夫是否花架子?”伍伯当即严肃地说:“你不妨一试。”我当时身形比较健壮,就用手大力打向伍伯。谁知我的肩稍动了一下,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我整个人就被反弹到身后几米外的竹床上,身体倒仰。当即我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“哇,厉害!”但又不服气,马上站起来再试一次。如前一样,再次被弹出数尺,我深信此功夫的确有用,即时认服,连忙上前拜认师父。从此师徒结缘,我就一直跟随在他身边学习太虚拳及医学、国学等知识。由于伍伯的谆谆善诱,把武学的种子植入了我的心中,使我逐渐认识了内家拳术的真谛,兴趣渐浓,从当初师父想我学,转变成为我主动定期上门去恩宁路芙裳坊师父的家中,接受师父的专门传授。

 

二、用心教学

三十年代初,广东农民运动的兴起,当时师父是一个具备新思维的热血进步青年,从新会南山乡移居广州,参与了农民运动学习,后又在大石镇当过教师,最后在广州做文员。他主要居住在海珠区敬和里等地方和荔湾区恩宁路芙裳坊,最后住在六二三路西兴街。在解放初期,经常到海幢寺活动,并到附近成珠茶楼(小凤饼出名)、德珠茶楼以及在西关的芙裳坊附近的九记茶楼、陶陶居等地方消费,从而在海幢寺认识很多朋友。师父有感于国运康泰,把家传秘拳贡献于世,造福社会。正如师父编著的《太虚拳经》中所说:“现值解放当中,为人民谋健康之法,且当此体育运动空前发展之际,颇愿将自已所学之太虚拳术贡献出来,毫不秘蕴所藏。”经过当时人称方叔的人介绍朋友跟其学习拳术,最早有陈焕庆、薛财、冯海兄弟等人。师父以儒家自居,学六艺,精通中医,从不自认为武者,所以没有专门开馆教拳授徒。而且教徒弟时很注重道德品质教育,常说:“学拳要有高尚的武术道德”。

早期师父收的徒弟不多,后来,至六十年代初,经朋友、亲戚介绍,陆陆续续跟师父学拳、学医的人越来越多,在此期间入门前后有:陈焕庆、薛财、冯海兄弟、朱铁坤、范公、刘锡林(天津)、陈德成、谭富、薛虾、陆镜、蔡流、谭华壮、卓水全、刘垣、黄炎、黄来、林洪、江志华、李国文、梁锦英、劳耀伟、赖全泰、伍永能、崔振、莫叶真、陈小雅、龙钜、叶锦波、古远登、杜秉熹、叶建成(此人先师早有定论)、吕耀煊、卢权、陈坚、罗福秋、谭泉、梁环龙、梁昌成、梁昌联、江志强、梁顺贤、吴庆鸾、梁国仁、伍启添、梁德成、高建民、陈澈、康炳财、康炳泉、岑钦铭、区炳光、邓季良、关伟鹏等人。因我姐夫伍树棠(伍德文之子)和我姐姐均在外地(罗定)粤剧团工作,只有放假才回来,所以师父专门培养我,单独传授,让我肩负起太虚拳传承重任,因此我得到师父单独指点的机会非常多。师父还教会我做人做事,教我医学,在武学上要求我多实操,及经常亲自同我搭手、交手、讲解拳理、一招一式,每个细节重复让我体会,一定要我明白弄懂为止,并要我“用心用脑”来学拳、练拳。师父叮嘱我切勿浮躁,在学武的同时,注重文化的修养。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,使我对太虚拳的真谛有较深的认识和造诣。


邹强会长指导传人练习太虚拳    左起:邹强、邹智文、伍广坤(伍德文孙)、邹智武







       三、精益求精

在六十年代,文革初期,常有“武斗”之类的事情发生。当时我二十岁左右,年青气盛,血气方刚,师父怕我参与其中,要我专心学拳,更要求我在基本功方面下苦功,多实践,多与别人交流,特别是各门派的高手多切磋,谦虚、谨慎才能提高自己,并要求我在搏击技能方面精益求精。有一次,我与某个外家拳高手比试时,师父在旁边细心观察,看到我入马已经扣住并控制对方,我以为已经取胜了,我就立即收手,等对方走了之后,师父就对我说:“你刚才的动作不够完整,防范意识不强,搏击时要劲断而意不断,对方虽然失势,如一反扑,你就会处于一个危险境地,日后要切记、切记!”师傅就是这样耐心细致地要求我,从而使我苦其心志、下其功夫、刻苦训练,日后得到拳技猛进。

 

四、 受于重任

时至七十年代初,师父年近九十高龄,多次在家中,分别把他本人编撰的《太虚拳经》、《太虚拳诗歌》、《太虚拳经精华简摹》《伤寒温病》医学书籍、《易学文章》等手迹原稿资料交给我,要我好好珍惜和研读;再三嘱咐:“你要继承好太虚拳,你是我两个孙子的舅父,有责任教好他们,日后要指导好伍家的后代以及我其他弟子的后人。”

有一天,师父对我说:“我年事已高,能力有限,中医是我的专长之一,日后我就只想教授中医,而太虚拳的传承教授就由你代为执教吧。”根据师父安排,从此我联同劳耀伟等师兄弟,在大东门东濠涌边设场地,师父招收的新学徒介绍到我处学拳,即从那时起,我已挑起代师授徒的重任,并负责组织这批师兄弟,维系这个大家称为“尚武” 的太虚拳教学基地。同时,在代师授徒过程中所收到的学费全额上交给师父,但是师父语重心长说:“我很多时候都要资助树棠养两个孙子,他们都在你家住,你还是留一部分作为生活费吧。”我说:“钱你照收吧,如果你资助树棠的话你直接交给他吧,我还是不要经手。”当时我就如数把学费交回给师父。

 

五、承前启后

1974年6月,恩师伍德文仙逝,由我带头组织同门李国文、陈德成、朱铁坤、谭富、薛虾、陆镜、蔡流、商姑、刘垣、梁锦英、赖全泰、杜秉熹、江志强、劳耀伟、康炳财、康炳全、谭全、梁顺贤、岑钦铭、吴庆鸾、邓季良、梁德成、区炳光等师兄弟一起处理师父的后事。按照师父生前的意愿,我想方设法,在广州白云山下麓湖旁的横枝岗找到一位朋友帮忙,将师父安葬在横枝岗上。当时是下午三点,二百多位太虚拳同门参与,为师父举行了简洁的告别仪式。

为了继承师父的遗愿,1974年底,由我牵头包括有李国文、薛虾、刘垣、范公、陆镜、蔡流、梁锦英、龙钜、赖全泰、康炳财、区炳光、劳耀伟、梁顺贤、邓季良、江志强、吕耀煊、梁昌联、岑钦铭、梁国仁、伍启添、康炳泉、吴庆鸾等几十个跟过师父的第五代太虚拳传人,经常在马草下街东濠涌边进行活动并开始教学,招收新人。时至1989年8月,由我牵头,有李国文、陈德成、梁锦英、薛虾、陆镜、蔡流、龙、赖全泰、江志强、杜秉熹等倡议,联系了太虚拳二百多位同门,成立了广州市太虚拳研究会(后更名为广州市武术协会太虚拳会)。从此,师父亲自创立的太虚拳尚武馆有了固定的活动地方,并一致推举我为会长,肩负起弘扬太虚拳的重任。

从五十年代初(解放后)起,从伍德文确立在广州公开传授太虚拳至今,几十年来,太虚拳的传承发展、教学等都是以广州市为中心。广州市武协太虚拳成立之后,拳会编印了教材,培养了多批教练员,分别在广州的各地、番禺、花都、增城、从化,并在市外,如佛山、江门、深圳、东莞、韶关南雄、大连、天津、港澳等地设了教学点,同时,亦向海外传播,有德国、美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澳洲等地方。据统计现在经常参加拳会活动的有过万人。广东地区的主流媒体广东珠江电视台、广州电视台也有太虚拳传承发展情况的专题报道(有影视资料),大大提高了太虚拳的声誉。

拳会都定期组队参加市级、省级、全国的传统武术比赛及国际武术交流活动,获奖无数。2007年广州市体育局,广州市体育总会颁发给伍德文武术荣誉奖牌(牌匾现存伍德文纪念馆)。

 

伍德文宗师虽然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,伍德文的《太虚拳经》在;伍德文的功德在;伍德文的英灵在;伍德文的尚武精神在!伍德文宗师永远是我们为人的楷模,习武的榜样!“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”。师恩铭记,师德永存。我们将怀着感恩的心,报答恩师在天之灵,承前启后,继往开来,把太虚拳发扬光大,传承千秋万代!